解读卵巢低反应与应对策略在试管婴儿的促排卵过程中,医生和患者都期望能获得足够数量的卵子,以增加形成优质胚胎和最终成功怀孕的机会。然而,有一群女性,即使使用了足量的促排卵药物,卵巢的反应依然不尽如人意,获卵数寥寥无几。这种情况被称为“卵巢低反应(POR)”。它是生殖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,也是患者焦虑的主要来源。本文将深入探讨POR的成因、诊断以及当前的前沿应对策略。
卵巢低反应
一、 什么是卵巢低反应(POR)? 根据博洛尼亚共识,POR的诊断需至少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两条: 高龄(≥40岁)或存在任何其他POR的风险因素。 前一次IVF周期为POR(获卵数≤3个,采用常规刺激方案)。 卵巢储备功能试验异常(如AFC<5-7个,AMH<0.5-1.1 ng/ml)。
如果一名患者连续两个周期都发生POR,即可定义。其核心表现就是获卵数少。 二、 卵巢低反应的背后“元凶” 年龄:这是最主要的相关因素。随着年龄增长,卵巢内剩余的卵泡池(窦卵泡)数量锐减,对促卵泡生成素(FSH)的反应性下降。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(DOR):指卵巢中存留的卵泡数量减少。一些年轻女性也可能因遗传、手术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自身免疫疾病、放化疗等原因导致DOR,从而表现为POR。 遗传因素:如X染色体异常等。 不明原因:部分患者各项指标看似正常,但对促排药物就是不敏感。
三、 如何评估卵巢储备功能?(预测POR) 在进入周期前,医生会通过以下检查来预判卵巢反应: 抗缪勒管激素(AMH):这是目前最可靠的指标。由卵巢中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,能准确反映卵泡池的大小。AMH低(如<1.1 ng/ml)预示POR风险高。 基础窦卵泡计数(AFC):在月经初期通过阴道B超计数两侧卵巢中直径2-10mm的小卵泡总数。AFC<5-7个提示DOR。 基础FSH和雌二醇(E2):月经第2-3天抽血检测。FSH升高(>10-15 IU/L)提示卵巢功能减退。
四、 应对POR的策略:从方案调整到新兴技术 对于POR患者,目标不是追求卵子数量,而是获取“精兵”——每一颗可能优质的卵子。策略是多元化和个体化的。 (一) 促排卵方案的优化 温和刺激/微刺激方案: 理念:使用较低剂量的口服药(如克罗米芬、来曲唑)或小剂量促性腺激素(Gn),顺应卵泡的自然生长趋势,“ coaxing ”(诱导)而非“ forcing ”(强制)其发育。 优点:用药少、治疗周期短、患者负担轻、获得的卵子质量可能更高。 缺点:获卵数依然有限,可能需要多个取卵周期以累积胚胎。
自然周期/改良自然周期IVF: 高剂量Gn方案:对于部分患者,医生可能会尝试增加Gn起始剂量,但证据显示对真正的POR患者效果有限,且需警惕OHSS风险(虽然POR者风险低)。
(二) 辅助药物的应用 生长激素(GH)辅助治疗:研究表明,在促排期间添加GH,可能通过提高卵泡对FSH的敏感性,改善卵子质量,进而提高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。尤其适用于既往POR患者。 雄激素(DHEA)预处理:部分研究认为,POR患者补充DHEA 2-3个月可能增加窦卵泡数量,改善卵巢反应性。但疗效仍有争议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 辅酶Q10、维生素D等:作为抗氧化剂和营养补充,可能对改善卵母细胞线粒体功能有潜在益处。
(三) 实验室技术的支持 (四) 累积周期(胚胎攒积) 这是目前应对POR最主流且有效的策略。通过2-4个连续的温和刺激或自然周期,将每次获得的少数胚胎(或卵子)冷冻保存起来,待积攒到一定数量(如2-3个囊胚)后,再进行移植或PGT检测,从而提高单次取卵的累计妊娠率。 结语 面对卵巢低反应,失望和气馁是人之常情。但重要的是,这并非绝境。现代生殖医学正在从“数量导向”转向“质量导向”和“累积策略”。与您的医生充分沟通,制定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、现实的长期治疗计划,保持耐心和毅力,是POR患者走向成功的关键。每一次取卵,即使只获得一颗卵子,都是一次宝贵的尝试,都蕴含着成功的希望。
|